斑驳沧桑城堡外墙,令人心生万千感慨
老圣胡安是
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的一个行政区,但真正的老城是指这一区西半部充满西班牙风味的居民区,其历史可追溯到16、17世纪。
老城街道窄小,竟还能留出一半停车,青色的石板路油光发亮,倘若赶上一场小雨,走在这石板路小巷真有走在中国南方小镇的感觉。房屋大多两三层楼,阳台细扁,只一人多宽,卷花铁栅栏与其说是保家护院,不如说是一种装饰。门窗多为拱顶,木百叶开合式门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殖民时期特色。
当地人不遗余力地使用鲜艳浓郁的色彩油漆房屋,好像每家都有出走多年的亲人,生怕他们哪天回来找不到家。不过,门框窗框都漆成白色,房屋边缘和上下层也以白色线条来表明界限。看惯了灰色哥德建筑的沉厚雄浑繁复,老城房屋热情奔放的色彩、简洁明朗的线条,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佛莱明戈歌舞来。
老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它浓浓的生活气息。我探头向开着的门里张望,阴凉的走道通往敞亮的天井,中间半人高的热带植物绿意盎然,自行车悄然立在一旁。一位老人家坐在门口的矮椅子上,对我微微点头,神态安祥恬然。波多黎各人淳朴憨厚,很有人情味,在美国他们多从事服务业,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但也出了詹妮佛•洛佩兹和瑞奇‧马丁这样星光灿烂的歌手,那洒脱火辣的劲头反映了波多黎各人的另一面。
老圣胡安是面积只有120平方公里的小岛,与首都的其他部分有两座大桥和一个堤道相连。老城虽老,但包括议会大厦在内的许多政府部门都设在这里。当年西班牙殖民者兴建波多黎各时,老城是达官要人聚集之处,四周有城墙与古堡环绕,现在这些历史遗迹与老城一样,都是吸引游人的宝贵旅游资源。
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首次登陆的是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岛。次年哥伦布再次前来,登上了波多黎各等岛屿,波多黎各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当作最早的居民点开发起来。因此,圣胡安可以算是美洲大陆最早由西方人建立的城市。
老城中间有一座圆形喷泉水池,四个真人大小的雕像站在水池边,迎面是一个佝偻身子的老者,面色悲苦,却有圣贤的隐忍和坚毅。水池边的空地上落了一地鸽子,一座绿色小房子上有西班牙语“电话”一词,手机时代电话亭大概也变成遗迹了,但它并不孤单,广场边时不时会有敞篷马车“得得得”走过。
去老城前,我先去了紧挨老城的莫罗堡(El Morro)。莫罗堡原意是陡岬,它确是建在西北端的陡岬上,坐落于圣胡安湾,面对大西洋。莫罗堡初建于1539年,上下六层,墙厚达五米,最高层在海上四十多米。现在虽不见大炮,但炮孔仍在,地上摆放整齐的炮弹仍让人追忆起那风起云涌的时代。
当年,波多黎各是西班牙商船和军舰在美洲的第一个落脚地和补给站,帝国从新大陆搜刮的金银财宝也经由这里运回去。其他新兴帝国的觊觎使圣胡安备受侵扰,莫罗堡就曾抵抗过英国、法国、荷兰的进攻,最后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中,落到美国人手里。现在的莫罗堡墙皮脱落,一座瞭望塔孤独地伸出堡头,窄窄的窗口看出去是一望无际美丽壮观的大海。想象着以前戴船型帽、穿蓝军装的军官用独筒望远镜扫视海面,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被海上来客决定:敌人、自己人、还是海盗?
古堡中央是一块三角形空地,美国国旗、波多黎各旗和西班牙海军军旗迎风飘扬。兵营还照原样布置,当年的士兵们睡的是大通铺。堡内主通道侧面有一个小房间,墙上有粗糙笔法画出的帆船,据说曾有一个船长因部下起事被抓,关在这里。
站在古堡高处,看到堡四周地面绿草如茵,手摸到的是堡墙的斑驳与沧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一次涌上来。
从圣胡安回来,我找出小时看过的墨西哥电影《冷酷的心》,原来这部由俊男美女主演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波多黎各,男主角的名字叫魔鬼胡安,片头场景正是莫罗堡。好一份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