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土地,仍然可以感受到盛行于中世纪浓厚的骑士之风。属于骑士的剑和铠甲仍不时地出现在这个国家的某个街角或某个橱窗,而流淌于堂吉诃德血液里的关乎骑士的精神和理想在现代世界里依然弥足珍贵。
在西班牙仍然可以感受到盛行于中世纪浓厚的骑士之风。
马德里的骑士之风与艺术之魂
西班牙被誉为欧洲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度,从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入侵欧洲开始,位于欧洲最南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如同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一般从此被改变,既层次分明又充分交融,最大程度地将多种文化美妙地糅合。
在西班牙行走的几日,无论从哪个点出发,从哪个角度观览,西班牙都与《堂吉诃德》脱不了干系。曾有人说,如果选择一本书来代表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最能体现西班牙人性格的当然是《堂吉诃德》。由于《堂吉诃德》中所提到的每一个地名都是真实存在的,西班牙人特意精心设计了一条“堂吉诃德之路”的旅行线路,而我们的旅途也沿着这条路慢慢展开。
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的马德里已由一座战略之城演变成了文明的艺术之都。马德里是个适合步行游览的城市,无论从哪个方向和角度出发,都是从艺术走向艺术。我们的旅途就从这里开始。
在王宫对面的西班牙广场上矗立着著名的堂吉诃德纪念碑。用花岗石建起的纪念碑的基柱正面,是巨大的由白色大理石塑成的塞万提斯雕像。塞万提斯戴着项套,披着16世纪的披风,他在勒邦德大战时失去的左臂被巧妙地掩在披风的里面,右手则握着他的巨著《堂吉诃德》。碑上还塑着一群读者围绕着巨大石球,象征着《堂吉诃德》誉满全球。纪念碑前,紫铜色的手拿长矛的堂吉诃德像和骑着驴的仆人桑丘像并辔而行,他们生于塞万提斯的羽毛笔下,生于西班牙骑士的精髓中。登上广场上的马德里塔楼,这座艺术之城的全景便可全部纳入眼底,当夕阳西沉,俯视全城的芸芸众生归家的身影和逐渐燃起的万家灯火,会被马德里随性的气质所感动。
堂吉诃德纪念碑
次日,在前往马德里文学街区的路上,我们又与“堂吉诃德”不期而遇。位于Atocha大街87号的古老的印刷厂曾是印刷《堂吉诃德》的地方,如今这里属于塞万提斯协会管理,在印刷厂里有负责印刷1605年第一版堂吉诃德小说的工程师的工作室。之后我们还经过了保存塞万提斯逝世证明的San Sebastian教堂。向导告诉我们,其实,关于哪里才是塞万提斯下葬之处说法颇多,且都言之凿凿,但究竟孰真孰假,无法论断,且无需论断,因为塞万提斯的精神和他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早已注入人们的血骨,在岁月隐隐的流动中从未稍离。
文学街区曾是很多文学巨匠生活过的地方,街道不宽,两旁林立着高矮不一的楼宇。落日的余光大多都被挡在楼宇外面,这让街道显得有些凝重,但却并不冷清。世界各地的文艺青年,都喜欢漫步在这里,找寻烫印于石板路上的西班牙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当然也少不了塞万提斯的珠玑文字。映着落日的光,文字被涂成了金黄色,温暖着冬末的清冷。
离开马德里前,我们还参观了普拉多美术博物馆和索菲亚王后现代艺术中心。但令人感动的不只是委拉斯凯兹的作品《小公主》或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还有那些驻足于艺术品前而忘记时光的人。随着点亮的街灯,走进温暖的餐厅去品尝西班牙海鲜饭,咀嚼着糯香的米,齿间充满红葡萄酒的醇厚和藏红花的清香。就如同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马德里从表象到内里都透着淋漓的艺术内涵。
毕加索《格尔尼卡》
阿尔卡拉,踩着塞万提斯的脚印过活
沿着心中的“堂吉诃德之路”一路向前,塞万提斯的故乡已在脑海里勾勒遐想过千万遍,不知是何样的一方故土养育出了这样一副嶙峋的傲骨。顺着马德里最主要的Alcala大街,一直走向塞万提斯的故乡——人文小镇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小镇要比马德里具有更长久、更浓厚的历史。早在15世纪,这里就已是西班牙重要的宗教中心,这里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老的教堂、修道院和古城墙。
塞万提斯的故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
沿着马约尔大街前行,我们探访塞万提斯的脚步从阿尔卡拉的“塞万提斯”广场开始。广场中心是高大的塞万提斯铜像,温厚深沉的面容倾诉着一生的波折和淡定。响晴的上午,温暖的阳光如水,在广场的西侧,一条南北方向的小径映入眼帘。坐落在小径两侧的房屋大多建于文艺复兴时期,已被风化到纹理模糊的石柱支撑着有些变型的木梁,见证着这座小镇的沧桑,而生命不也是这样吗?沧桑里蕴含着痛苦却馨香的记忆。
放慢脚步,游客会轻而易举地在这条小路上找到塞万提斯的家,因为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铜像就坐在门前,一左一右,守护着这位天才的故居。塞万提斯的故居是一座红砖砌成的二层小楼。小楼一侧,一棵古树气派地指向远天。小楼的一层是起居室、厨房和餐厅;二层是塞万提斯出生的卧室。
挨着塞万提斯故居的建筑是一家修道院医院,这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医院之一,是为穷人治病的福利机构,塞万提斯的父亲曾在这里工作。现今,一个宗教团体的资助让这所医院仍然运作。在这个清晨,澄澈的晨光过滤出两栋小楼最优雅、最沉静的一面,但好像只是在瞬间后,院落里开始有了孩童的低语和欢笑,原来是某个学校的学生来这里“上课”。向导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都是踩着塞万提斯的脚印过活的,在塞万提斯的故乡,无需四壁白墙的教室,对小镇的居民来说,他们生活的热土便是一个天然的课堂。这些市井的生活场景看似平常,却绵绵密密地吐露着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向往之心。这是对塞万提斯的精神和风骨最好的传承和膜拜。
阿尔卡拉的文学“素养”不仅得益于塞万提斯的故居,还源于位于这里的西班牙著名学府——阿尔卡拉大学。据说,大多数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伟大人物都曾在这学习过,而每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也是在这里颁发声名远扬的塞万提斯文学奖的。可以说学校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用历史砌就,读懂了这所名校也便翻阅了一段绽放光荣与辉煌的历史篇章。
阿尔卡拉大学
离开阿尔卡拉时,已近午后,再望阿尔卡拉大学和塞万提斯广场上那些明黄色的古老建筑,经过日琢月磨,它们有的不只是沧桑与厚重,也多了一种沉潜的绣逸气韵。白色的鹳鸟伴着教堂的钟声不时从头顶飞过,之后,时光开始倒转,意识开始乱流,思绪伴着小镇的悠悠的岁月,和着《堂吉诃德》的只字片语渐渐与夕阳一起融入暮色。
拉曼查的故事多
在“堂吉诃德之路”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拉曼查地区。“不久以前,就在拉曼查地区的某一个村镇,地名我就不提了,住着一位绅士。”这是《堂吉诃德》第一章的第一句。这里荒芜的凄美风景、爬满古老藤蔓的城堡与和着微风轻舞的风车,一切似乎都已经为堂吉诃德的出场设好了背景。温暖的风中,在厚重的云里发生的故事触动着躯体和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些过客,这里就是堂吉诃德行侠漫游的舞台。
和着微风轻舞的风车
托雷多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的首府,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是西班牙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特别是特色手工艺品的生产更是享有盛名,从大马士革传来的托雷多金银丝镶嵌工艺是古城最具代表的文化遗产。当然,所有的手工艺品里都可以寻觅到堂吉诃德和桑丘的身影。
沿着布满青苔的板路拾级而上,在路边会找到标有“Ruta de Don Quijote”的绿色木牌,这便是堂吉诃德之路的标志。狭窄的古巷里,有突然跑出来和您微笑的孩童,也有脸上爬满皱纹却处之泰然的老妪,但最常见的还是立在各家商铺门口的堂吉诃德黄铜像,或是刻画在壁画里或躲在壁挂盘里的堂吉诃德和桑丘,甚至在民间农户的门铃上都能找到骑着马儿优哉游哉的堂吉诃德。在这里,堂吉诃德的故事已经留传了几百个年头。当在托雷多国营古堡酒店的露天阳台上欣赏古城全景时,于阴霾中隐藏的那极高处的阳光将天际变成了蔚蓝色。阳光下,远处的托雷多大教堂变成了金黄色,古城被投映在怀中的云朵渲染成五彩,风的絮语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传颂得极远……
沿着堂吉诃德之路一路走来,我们曾在风车之乡康苏埃格拉(Consuegra)与被堂吉诃德误认为巨人的风车群合影留念,也曾在阿尔玛格罗镇品尝堂吉诃德曾经“吃”过的饭菜,还在昆卡古城找到了那间用堂吉诃德的挚爱——“杜尔西内亚”命名的小酒馆。我想,堂吉诃德怀揣的骑士灵魂和浪漫侠骨对于西班牙,对于整个世界还以某种形式存活着,不矫揉造作也不刻意追求,只细细表露那份属于自己的心灵独白。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