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当年英国商船来此躲避风浪的时候,他们给这个美丽的海岛起名为乔治市,华人则称之为槟榔屿。这里最让人着迷的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轻柔韵律,也有安娜与国王的感伤情怀。即使你没有出境游的经验,即使你外语只会说yes,bye-bye,thankyou,槟城依然会让你感到自由自在!
坐三轮车寻幽探秘小印度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坐车7个小时,就可以望见巍然的槟威大桥。和大多数游客一样,你需要的不是一张地图,而是一颗愿意接受异族文化、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心。耳朵听到的是节奏强劲的印度歌曲、印度英语以及印族妇女手上十几个金属手镯敲击出的悦耳声响;鼻子闻到的,则是融合了熏香与印族同胞身上涂抹的浓浓椰油气息的“印度香水”。这就是槟城的小印度。
放眼望去,到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屠妖节装饰品,四周还可看到新鲜的花环、陶瓷做成的油灯、印上神像图案的屠妖节贺卡以及各种熏香。纪念品店、花店、金店、小食店、服装店、香料与熏香店以及杂货店错落有致。要是走累了想找个歇脚处填饱肚子,小印度有多家素食餐馆、印度快餐店和较具规模的印度餐馆可供选择,食物种类之多令人咋舌。光是印度甜品和糕点的种类,就有40种之多,价钱却只有几个马币。
如果赶上周末,还有机会逛一逛市集。那里售卖的主要是廉价服装、印度糕饼、地毯和装饰品等。小印度的不同角落里总能窥探到多元文化的情景:开金店的福建华侨老板、卖纱丽的旁遮普姑娘、卖服装的却是正宗回教徒。
乘缆车小天下 在街边的旅行社,可以坐shuttlebus去升旗山俯瞰槟城。搭乘缆车,45分钟便可到达山顶。缆车于1923年通车,爬行速度缓慢,上了车四周茂密的热带雨林,似乎与现实脱离。而车上,金发碧眼的洋人与银妆素裹的马来人相映成趣。只有吱吱作响的缆车在叙说殖民时代的往事。
走出缆车站,来到山边,放眼眺望,山脚下的乔治市,跨海的槟威大桥,对岸的清真寺,更远的中央山脉,全收眼底。开阔的视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升旗山上还有一家小旅馆,Bellevue。小旅馆由别墅改建成,历史可追溯到早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小旅馆前面是开阔的庭院,里面居然饲养着犀鸟,后面是植物园,对面是一个阳台式的大庭院,与马来半岛隔着海峡相望,视野十分辽阔。餐厅就设在接待厅和阳台之间的走廊上,走廊两旁的几幅马来风格的绘画,使设备简单的旅馆平添几分艺术气息,也使这个没有车声和人潮的环境,增添几许魅力。
小旅馆的餐厅日夜都有饮食供应。入夜在带着寒意的夜风中,对着山脚下的万家灯火,围炉享用牛肉丸火锅,还有很多海鲜,尤其是虾,非常美味。
给胃口最好的交代 街上有不少入夜后才苏醒的街头小贩,尤其是在海滨大道上,几乎摊摊都是美味,推荐槟城的云吞面,不加番茄汁的那种。潮州果条带着岁月的滋味,你只要付2.5马币,还可以看到旁边光亮鲜活的拉茶秀,而这仅仅是100多种槟城小吃的缩影。Dragon’sKing餐馆是街上最老的娘惹餐馆,也是传了几个世纪的家庭餐馆。
许多小巷里都藏有不少早期南洋风格的传统咖啡店,云石桌和木背椅,仿佛时光未曾来过,听说最好吃的面包鸡要到祠堂街那边搜寻。果然大开眼界,美味在于鸡肉幼滑无比,被香喷喷的面包包裹着。蘸点黑酱油、蒜茸及特制的红辣椒吃,回想起来口水涟涟。在这里随便走走,感觉周围的建筑更像个中国传统民居的博物馆。闽南、潮汕、岭南、客家风格的祠堂庙宇骑楼层罗叠嶂。居然,还有一家武姓的人家在祭祀祖先,一只大乳猪在花梨八仙桌上,周围香火缭绕。或许这是族人梦回华夏的祈祷。
这里水果更是新鲜甜美,西瓜汁、木瓜汁、豆蔻汁、香蕉汁、番石榴汁和极其甜美的黄梨汁任你点。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水果如黄梨、杨桃、番石榴,还有巴西龙眼、奇异果、越南龙果、韩国桃、热带苹果等,以及可以把所有食物都转上甜味的小芋头,俨然是一个水果天堂。
槟城,亚洲之旅必经之地。外表上,槟城纵然很“马来”,但在精神上,体现的却是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风貌。这里有叫不出名的热带水果,云集各地的美味佳肴,浑然忘我的碧海蓝天,历史悠久的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民。他们善良、质朴、和睦,正是他们构造了这美丽的海岛小城,也正是他们让亚洲增添了绚丽的光彩———那是真正的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