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一片富饶的土地,由上、下诺曼底两个大区共5个省份组成,面积3万平方公里。在我两次任驻法记者期间,曾许多次到诺曼底地区采访,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景观丰富,是诺曼底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青翠的牧场、深蓝的大海,黄褐色的沙滩,是记忆中
诺曼底最鲜明的色彩;草地上骏马、奶牛和羊群,是记忆中诺曼底的活动影像。诺曼底是法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肥沃的土地,湿润的气候,使这里出产丰富。想起诺曼底,就想起那清醇的苹果酒,想起那品种繁多、口感细腻的奶酪,它们简直就是诺曼底的“形象大使”。
诺曼底又是著名的旅游区,它同南部的“蓝色海岸”、西南部的布列塔尼并列为法国三大旅游目的地。“蓝色海岸”热烈瑰丽,布列塔尼奔放自然,诺曼底则清纯明朗。法国的圣山———圣米歇尔山耸立在诺曼底海滩,安详地迎接着朝拜者;诺曼底有可与英伦三岛相媲美的草地,也就有了世界一流的高尔夫球场。悠悠白云下,青青草地上,来自喧嚣都市的人们,在挥杆间把心绪理平。诺曼底地区河流纵横,平静的港湾,幽静的河岸,有多少垂钓的好去处!诺曼底有珍贵的纯种马,绵延数百公里的海滨,赛马场和马术学校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诺曼底,一首舒缓的诗,一支悠扬的歌。
然而,田园牧歌不是
诺曼底的全部。使诺曼底的名字彪炳于世的,是二战史上那个大写的D日(法国称为J日)。1944年6月6日凌晨,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在诺曼底海滩打响,它突破了纳粹德国精心构筑的“大西洋防线”,奏响了西欧解放的序曲。在其后历时两个多月的诺曼底战役中,约200万盟军战士与74万德军士兵展开了血腥残酷的较量,有62万军人和平民伤亡,其中,5万诺曼底人付出了生命。
我在
诺曼底参观战争遗迹,感受到另一个诺曼底,它有倒海翻江、势崩雷电的气概。弹泻如雨的夜空、舍生忘死的攀岩登陆、鲜血漂流的海面、尸体横陈的海滩……这块弹痕累累、废墟处处的土地,给后人留下多少悲壮激越的情思!
登陆战以来60年间,富有历史感的法国人在这块土地上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二战纪念文化”,纪念馆、军人墓地是“纪念文化”的核心内容。粗略计算,
诺曼底大大小小的纪念馆有30多处。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数下诺曼底首府卡昂的“二战纪念馆”(又称和平纪念馆)。
1986年,
诺曼底战役交战双方12个参战国的领导人共同为它奠基,每人带来一方象征本国的石头,每一块上都镌刻着谴责战争、祈祷和平的铭文。联邦德国送来的那块石碑上刻着:“德国人民承认:人的权利不容践踏,人的权利永不失效,此乃人类社会的根本”,这无疑是对纳粹德国践踏人权、残酷迫害犹太人历史的反省。
在
诺曼底英、美、加、波军队和德军的阵亡将士公墓里,总共约有12万个墓穴。战胜者与战败者的遗体一道寄葬海滩。不同的是,美军墓地一律是白色的十字架矗立在青草地,面朝西,向着大西洋彼岸的故国;德军墓地则一片铁灰色,纵有青松掩映,还是让人产生沉甸甸的感觉。当年美军登陆的奥马哈海滩旁的美军陵园内,有一座名为“士兵之魂”的铜雕,那青年士兵头颅稍昂、双臂舒展,铜雕基座的铭文是:“我亲见神圣的光荣来临。”士兵的神情超凡脱俗,只有为正义而战的勇士才有那份无畏,那份安详。
诺曼底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最真诚的纪念者是老兵。老兵们在耄耋之年越海来到诺曼底,回到当年喋血之地,为阵亡战友献一束鲜花,洒一掬热泪。1994年纪念登陆50周年时,我在奥马哈几公里长的海滩上,看到了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动情地亲吻着诺曼底乡村的孩子,一任泪水长流。也是那年,美军101空降师的几位老兵在诺曼底重上蓝天,跳出机舱,张开彩色的降落伞,再现生命史上壮丽的一幕。
诺曼底人对“解放者”的感谢是永恒的。一年又一年,诺曼底人总是在纪念日前夕洒扫庭除,恭候借宿的老兵。一年又一年,诺曼底人义务为老兵安排种种活动,其中,“解放者”与本土“抵抗者”聚首话当年的场面激动人心,颤巍巍双手紧握,含着泪水的目光交汇,发自内心深处的和平呼唤在诺曼底上空回荡……“登陆60周年纪念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德拉佩里埃在公开信中写道:“回忆是诺曼底人的神圣责任,老战士在诺曼底的土地上永远有回家的感觉。”
诺曼底又是观察美欧关系的平台。“回忆历史、着眼现实”的原则在登陆纪念活动中尤其得到体现。逢整十纪念日,美国总统往往乘坐航空母舰来到登陆海滩,在洋洋洒洒的演说中,突出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美欧合作。1994年,克林顿来到诺曼底呼吁盟国应在冷战后的世界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今年,布什总统来到诺曼底时会想些什么?对盟友会讲些什么?在去年因伊拉克战争前夕法德与美国分道扬镳之后,在新一代“解放者”在伊拉克恣意妄为、陷入虐囚丑闻泥淖之时,在美英联军交权的日期逼近的时刻……呵,诺曼底,令人思绪万端的
诺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