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俱乐部(CTTC)

用户名 密码
旅游达人:免费注册登录

世界游网

世界游网

首页 > 新闻 >

罗布泊遇险:压力到极限

2005-05-16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1日内删除。
关键字:出境游

    5月1日,北京游客吴庆斌和妻子与当地导游夫妇驾车进入罗布泊,不料因追拍野骆驼镜头迷路。一行4人被困戈壁沙漠四天三夜,几乎弹尽粮绝,三路救援车辆均未到达。5月5日,幸得媒体采访团相救。

    然而,回程又路遇大风沙,车陷其中,4人拼命扒沙,终于突出重围。受困———煎熬———获救———遇险———脱困,吴庆斌和同伴们如何一次次挺过生死考验?昨日,本报记者对话吴庆斌,吴首次讲述被困罗布泊四天三夜的经历。

    车里的油只剩下25升左右

    只能走四五十公里,而那个地方距离罗布泊走远道有180公里,油肯定不够了,不敢走了。

    新京报:为何去罗布泊?

    吴:因为我太喜欢摄影了,从4年前开始拍照,两年多前,我就梦想着要到罗布泊,拍戈壁沙漠。

    新京报:预想过此次去罗布泊的风险了吗?

    吴:出发前查了很多资料,包括风沙、温度、路况、补给和通讯问题等。

    新京报:你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怎么到的罗布泊?

    吴:我们4月30日飞往敦煌,5月1日早8点随导游夫妇从敦煌出发一直向西,经玉门关、八一泉、天水井等,一路奔走一路拍。

    新京报:什么原因让你们陷入困境?

    吴:就是为了追野骆驼,把油差点耗光了。

    新京报:什么时候发现油不够?

    吴:5月2日中午,车里的油只剩下25升左右,只能走四五十公里,而那个地方距离罗布泊走远道有180公里,油肯定不够了,不敢走了。

    新京报:那时慌了吗?

    吴:当时还没有慌,就赶忙用卫星电话联系当地走过罗布泊线路的人,想找到出路。

    新京报:第一个求救电话打给谁?

    吴:5月2日晚8点左右,我们给玉石之路旅行社的总经理钟林打电话求援。

    不能再开车找路,要徒步找

    我们开始集体节食,4个人每天只能吃一个馕、两盒方便面。

    新京报:为了能让救援的人找到你们,你们怎么做的?

    吴:首先是保持和外界联系,另外,我们在相对最好找的地方———彭加木失踪地外面栅栏最醒目的地方留求救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所处地方的经度、纬度,为防止被吹走,专门把留言用胶带缠起来。

    新京报:那你们为什么不待在彭加木失踪地?

    吴:因为那地方周围酷热难耐,天气变化快,最后我们只好躲在距彭加木失踪地约10公里的窝窝里。

    新京报:食品够吗?

    吴:当时还有烤馕4个、方便面6盒,小馒头一二十个,还有一些火腿肠、水果、零食等,水倒相对充足些,包括3箱多矿泉水、50公斤自来水。大概算了一下,还能撑5天。

    新京报:开始节食了吗?

    吴:从5月2日中午,我们开始集体节食,4个人每天只能吃一个馕、两盒方便面,比平时减掉了一半。

    新京报:还有呢?

    吴:还有就是节油,不能再开车找路了,要徒步找。

    新京报:等来救援了吗?

    吴:没有,第一路在5月3日凌晨出发,但他们车上没有卫星电话,一进入沙漠就失去联系了,算时间早就该到了,可是一直没有音讯。

    新京报:那么第二路和第三路救援呢?

    吴:第二路是从5月3日中午出发的,后来听说找不到路都返回了,当时心就一沉。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第三路救援车上了。

    她一遍遍跑到崖上观望

    我们的心理压力已经到了极限,万一崩溃一个,其余两个也会趴下。

    新京报:那时你们打算怎么办?

    吴:当时我们就怀疑是不是留的路标被吹走了,5月4日下午1点左右,当时就商量,再这样下去,食物越来越少,体力也都会吃不消的,所以就决定直接到原来放路标的彭加木失踪地去等。

    新京报:4个人都去吗?

    吴:一开始是打算4人都去的,后来考虑有一个倒下,其余3个都会崩溃,所以最后司机兼导游钟明要自己去,我们3人留守原地等待,并约定无论是否等到救援车,到5月5日中午12点必须返回。

    新京报:两地相距多远?

    吴:9.3公里,他带着卫星电话和食品。

    新京报:钟明什么反应?

    吴:钟明“很男人”的样子,说没问题,我去,我们当时把尽可能多的食物都给他带去,走的时候,他神情坚决,虽然谈不上生离死别,但也是一阵阵心酸,就像送亲人上前线一样。

    新京报:5月5日中午,你们等到钟明回来了吗?

    吴:没有,一直没有,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最急的当然是他的妻子,她一直怀疑钟明又独自找路迷路了,我们就安慰她,说第三路救援车快到了。

    新京报:是真的吗?

    吴: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只能往好的地方说,我们的心理压力已经到了极限,万一崩溃一个,其余两个也会趴下。

    新京报:钟明的妻子做了什么呢?

    吴:她一遍遍跑到崖上观望,每隔半小时跑一趟,并不断变换观望角度,盼着丈夫归来。

    第一感觉是国际救援组织从天而降

    我们再度重逢,那种激动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

    新京报:那时候你们想到过死亡吗?

    吴:没有,被困四天三夜,从来没有想到死亡。

    新京报:你们是什么时候再见到他的?

    吴:大约在5日下午6点左右,钟明的妻子在崖上大喊,有亮点———在动,是车,有车来了,钟明回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队吉普车,七八辆,接着从车上下来了很多人。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国际救援组织从天而降。

    新京报:那究竟是什么车队呢?

    吴:后来一问才知道是《郑州晚报》媒体采访团和钟明一起回来了,我们得救了。

    钟明从最后一辆车下来,我们再度重逢,那种激动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

    车陷到沙丘里,挖不出来就是死

    当时只有一把铁锹,其他3个人都下来,跪在地上用手挖沙,拼命挖。

    新京报:媒体采访团帮了你们什么?你们后来一直在一起吗?

    吴:他们给我们汽油、食物,我们跟着他们走了两天半,到罗布泊镇之后分开了。

    新京报:为什么要分开?

    吴:因为他们的车队长,速度快不起来,而我又要赶着回来上班。可没想到刚分开不久,就遇到了另一个危险。

    新京报:是什么危险?

    吴:当我们走到米兰古城到318国道连接线80公里处的时候,突起风沙,眼看着车外沙丘向上长,半小时就堆起一个沙丘,我们的车爬到一个两米高的沙丘顶部时,车轮陷进去了。

    新京报:怎么办?

    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挖!车陷到沙丘里,挖不出来就是死,最先冲出去的还是钟明,当时只有一把铁锹,其他3个人都下来,跪在地上用手挖沙,拼命挖。

    新京报:当时是不是彻底绝望了,听说你们有人掉泪了是吗?

    吴:来不及掉泪,也来不及绝望,求生的本能使我们都豁出去了,一直挖了一二十分钟,终于出来了,车能启动向前走了。

    新京报:那什么时候算真正脱险呢?

    吴:出了沙丘,又走了一二十公里,就到了318国道,一上国道就彻底踏实了。

    新京报:经历了这次生死磨难,你都有什么感触?

  &n

世界游网微信
分享到:
我要评论
邮箱:   姓名:  IP:54.91.51.101

验证码: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世界游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世界游电子周刊

查看周刊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

立即订阅

相关新闻

世界游微信号扫描二维码或
查找公众号
"游世界"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