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不能不去水城威尼斯(Venice)。
据说这个城市的形成与中国有关。早在元朝时期,蒙古阿迪拉率领的匈奴西征大军声势浩荡,吓坏了亚得利亚海西岸的人民,为了避乱,他们共同迁移到了海中多岛的泻湖,这一年(公元425年)就被算作是威尼斯诞生之年。人们最初靠渔业勉强维持生活,逐渐发展起制盐业和水上运输业,不久还发展到乘船去往布伦达河、波河,参加食盐交换的河川交易。697年,由居民投票选出了最初的元首(多杰),成为独立之国。后来并入了意大利。
朱自清的《威尼斯》中写道:
{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风间浩一刚刚去了这个明媚、美丽的海城。他说:这里没有汽车。并不是汽车不能开进城里,只是这里不允许汽车进城。水城的一切依然保留中昔日的风貌。各种各样的船只穿行在大街小巷。开门就能见水,出门乘舟便利。
这个文化名城风光也很奇特,城内古迹就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还有一个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和叹息桥。
叹息桥建于1600年,是一座全封闭的巴罗克式的石桥,是历史上死囚奔赴刑场的必经之路。桥上是犯人与父兄或夫妇子女短暂决别的地方。那种生离死别、泪流满面、一水隔生死的叹息声,传到了过往的船里,也传遍了四海。这种叹息声让欧洲许多国家废除了死罪。
世界游网电子刊每周五发行,秉承中国出境旅游资讯门户的宗旨,内容精选当周最热门的新闻动态、最具价值的权威信息、最火爆的旅游话题等,为广大出境旅游行业人士提供一个"无搜索,知百事"的电子新闻平台。
免费订阅
同步掌握出境旅游最新活动和实时资讯!